引言
最近有用戶在社交媒體發帖,表示自己的歐意賬戶被凍結、限制提幣,甚至是封號。在用戶申請解封時,交易所需要用戶提供“收入來源證明”等證明。
一、交易所如何回復?
歐意交易所針對網上的輿情,也及時進行了公開回復。比如歐意員工Mercy表示,完全合規正常的用戶在遇到系統的“識別惡意行為”時,也有可能被誤傷,因此歐意正在提高識別惡意行為的準確性;同時該員工表示,“只要您沒有從事任何*非*法活動,您的賬戶和資金安全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而歐意的CEO徐明星發文表示,由于存在誤報,會有1%左右的用戶會收到“資金來源或過去工作、居住信息的問詢”;誤報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戶使用VPN訪問、使用過TOR訪問暗網的瀏覽器、單設備異常登錄多個賬戶、用戶姓名與某些被制裁或政治人物重名。
二、中國居民使用境外Crypto交易所的法律風險
前一段時間,網傳歐意要進行美股IPO,雖然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此消息的真假。但一旦為真,那么歐意進行嚴格的KYC政策似乎就很容易理解了。
當然,也可能IPO為假消息。那么我們就需要從更高的層面來解讀、分析,中國內地用戶注冊Crypto交易所,尤其是進行炒幣行為的法律風險。
中國內地目前適用的Crypto監管政策眾多(詳見:《中國內地web3.0行業監管文件匯總》),其中2017年的“9.4公告”將內地的Crypto交易所“趕出海”以后,當下威力最大的莫過于“9.24通知”(《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Crypto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
“9.24通知”里系統、全面地對境外Crypto交易所的展業行為進行了規定:
(一)境外Crypto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二)境外Crypto交易所的境內工作人員,以及明知或應知其從事Crypto相關業務,仍為其提供營銷宣傳、支付結算、技術支持等服務的法人、*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依法追究有關責任。
也就是說在中國內地的監管者視角上,境外Crypto交易所向內地居民提供的服務都是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但由于中國內地執法機關并沒有域外執法權,所以沒有辦法強制境外的Crypto交易所關閉服務器,或哪怕是通過網絡向內地居民服務;
在內地居民的視角上,目前并沒有任何規定禁止其使用境外的Crypto交易所。“9.24通知”只是禁止交易所在內地展業,但是并未禁止內地居民使用交易所。
所以,目前的局面就是即使交易所知道中國內地是禁止交易所展業的,但是由于中國內地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誰了不會放棄這個大市場,所以交易所還是會繼續向內地提供服務。內地注冊的用戶,即使使用“+86”的電話號碼、使用內地的居民身份證或中國護照注冊,KYC都是可以通過的。
當然,對于香港的持牌交易所(如OSL、HashKey等)、其他國家的交易所(如美國的Coinbase,甚至連Kraken等)還是根據中國的監管政策,不支持內地身份、居住、工作的人開戶。
所以,對于中國內地居民的風險就在于,即使你可以正常使用幣安、歐意等Crypto交易所,但是你需要知道根據中國內地的監管規定,交易所對內地居民的服務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一些朋友可能有疑問,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一直沒有“出事”?先別急,且看劉律師下面的分析。
三、FTX交易所破產案到歐意事件,給我們有何啟示?
在7月4日的時候,針對FTX交易所破產方案中,有一個意見是:如果用戶屬于受限制外國司法管轄區,則可能會沒收索賠資金。在“受限制國家”的全部涉案資金中,有82%來自中國。
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己的國家都不保護Crypto的投資行為,想要讓其他國家或者交易所保護,未免有點一廂情愿了。所以說中國內地的web3游民,尤其是玩幣的人真是“幣圈亞細亞孤兒”。
免責聲明:歐意凍結用戶賬戶?Web3律師怎么看?文章轉發自互聯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