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視角下,穩定幣正邁入前所未有的洗牌階段。
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GENIUS法案》,標志著穩定幣立法終于落地;8月,香港《穩定幣條例》也隨之生效,成為全球首個地區性監管框架;與此同時,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也在加速跟進監管細則,擬允許合規主體發行穩定幣。
換句話說,穩定幣賽道迎來了真正的「監管窗口期」——從灰色生長的流動性工具,逐漸演變為合規與實驗并行的金融基礎設施。為什么要關注「合規穩定幣」?
在穩定幣的分類體系中,合規穩定幣(RegulatedStables)占據著獨特而關鍵的位置。
首先,從市場需求來看,穩定幣早已不只是鏈上交易的「一般等價物」。對加密原生用戶,它是避險與流動性的核心資產;對傳統機構,它則可能是跨境結算、財庫管理、支付清算的全新工具。
然而,過去USDT等穩定幣憑借市場需求自然擴張,雖然體量龐大,卻長期游走在監管灰色地帶,因透明度不足和合規風險飽受質疑,合規穩定幣則自誕生之初就以「合規可用」為第一目標,由受監管的主體發行、滿足所在司法轄區的牌照要求,并以清晰的資產儲備和法律責任為背書。
說白了,合規穩定幣的最大特征在于受監管的發行人+符合所在司法轄區的牌照要求,每一枚Tokens背后都有清晰的資產儲備與法律責任,且用戶和機構在使用時,可以明確追溯到監管主體與資產托管安排。
這讓它們不僅能在鏈上流通,更有機會被寫進企業財報和合規報告,成為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之間的「官方通道」。
在美國,USDC是最具代表性的合規穩定幣,它由Circle發行,以現金與高流動性短期美債作為儲備,并接受定期審計,確保1:1兌付美元的安全性,從而成為機構最普遍采納的美元穩定幣,也是「可寫進財報」的少數幾類穩定幣之一。
與之并行的還有USDP,它由PaxosTrustCompany發行,并持有紐約金融服務部的信托牌照,雖然在市場流通上不如USDC,但其合規屬性明確,主要面向機構支付和清算場景。
與此同時,PayPal推出的PYUSD更具象征意義,它并非為交易市場而生,而是直接切入零售支付環節,試圖把穩定幣真正帶進日常消費和跨境轉賬。
在香港,2025年8月正式生效的《穩定幣條例》,讓其成為全球首個對穩定幣發行、儲備與托管提出完整監管框架的地區,這意味著在香港發行的穩定幣,不再是灰色地帶的Tokens,而是真正被金融監管認可的工具,FirstDigital發行的FDUSD,就是這一背景下的代表。
與此同時,圍繞流動性即服務(Liquidity-as-a-Service)的基礎設施也在興起,目標是讓穩定幣不僅僅是鏈上的一個Tokens符號,而是能在全球范圍內直接作為結算API被調用。
這也衍生出一個可預見的未來場景,跨境支付、企業財庫,甚至個人日常支付,可能會在USDT的灰色流動性與合規穩定幣的白名單體系之間,逐步找到新的平衡點。
從更宏觀的格局,穩定幣正在出現「分叉」,未來的格局注定是多元并行:
USDT繼續作為全球加密市場的流動性引擎;
收益型穩定幣滿足資金增值需求;
非美元穩定幣打開多極化敘事;
合規穩定幣則逐步嵌入現實金融世界;
過去十年,USDT代表了「自發生長」的灰色力量,推動了加密市場的全球流動性;USDC等半合規產品,則在灰色與白色之間搭建了過渡橋梁,而如今,隨著美國《GENIUS法案》落地、香港《穩定幣條例》生效,以及日本、韓國相繼放行試點,合規穩定幣正在迎來真正的窗口期。
這一次,穩定幣不再只是鏈上用戶的工具,而將成為跨境結算、企業財庫、甚至日常消費中隨處可見的金融載體。
這就是合規穩定幣的意義:讓穩定幣真正走出加密世界,走進金融與生活的日常。
免責聲明:灰色巨獸 vs 白名單玩家 透視合規穩定幣帶來的「分叉時刻」文章轉發自互聯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