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華爾街一手締造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社會各界中圍繞傳統金融體系的批評和爭議就從未停息。眾所周知,以傳統銀行體系為中心的現實金融系統存在著難以根除的弊病,無論是從可組合性還是從資本分配效率、準入門檻和透明度等不同角度來看,傳統金融都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訴求。在互聯網和Blockchain行業突飛猛進的同時,金融業就像一列停留在蒸汽機時代的老舊火車,不但老氣橫秋而且步履蹣跚。
歸根結底,以銀行和證券及衍生品市場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體系依賴的底層設施在技術和管理上的落后,是一切問題的主因。以廣為人知的SWIFT體系為例,由于資金轉移需要經過多家中介機構(類似于Bitcoin閃電網絡的路由流程),大多數跨境轉賬往往需要1-5天甚至更長時間,雖然2017年的改進措施讓半數轉賬壓縮到了30分鐘完成,卻仍沒有擺脫高昂手續費和對多家中介機構的依賴;
此外,ISDA協議還包含大量的手動流程,處理速度堪比烏龜。而在DeFi生態中,智能合約根據預定義邏輯可以在秒級內完成交易,幾乎是火箭和蝸牛的區別。
盡管很多機構將自動化處理引入傳統金融工作流程,卻仍然無法在效率上與Defi平臺匹敵。此外,機構間流動性的彼此割裂也是個大問題。大量資金被存放在各家機構彼此孤立的資金池中,呈現出高度碎片化的狀態,這種碎片化將資本、流動性和風險束縛在本地市場,影響資源的最優配置,難以實現極高效率的流動性利用與轉移。
根據OECD(國際會計師與商業聯合會)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估計,流動性碎片化每年造成全球經濟損失約7800億美元,世界經濟論壇則預測,流動性碎片化在一年內對經濟產出造成的損失可達0.6萬億——5.7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5%),是新冠疫情造成的產出損失的兩倍,具體取決于碎片化的程度。
流動性的高效利用只是數據透明帶來的好處之一,更大的益處在于,可以為市場參與者和整個金融體系提供安全保障。相比之下,嚴重不透明的傳統金融簡直就是千瘡百孔,2008年雷曼兄弟的崩潰便突顯了不透明金融系統中的系統性風險。
作為一家主流經紀商,雷曼頻繁將客戶抵押物進行再抵押,以快速籌措資金,其資產負債表中的杠桿率高達16倍,成了只需火星便可引爆的巨大火藥桶,而對手方和監管機構都未能及時了解這些細節,最終引發連鎖反應。為了消化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在這之后全球金融體系維持了長達十余年的低利率政策,而時至今日,長期維持低利率對各國經濟的副作用依然可見一斑。
盡管2008年后各國對銀行體系的監管更加嚴格,然而主要經紀業務在結構上仍然不透明,抵押品流動、保證金風險敞口和杠桿比率依然由金融機構內部管理,而不是透明可審計。2023年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充分說明了不透明的銀行體系永遠無法避免道德風險。在如今的Defi系統中,雖然無法完全杜絕金融平臺作惡,但憑借著強有力的鏈上數據監控,已經極大程度降低了項目方作惡的可能。
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BCG)預測,到2030年,RWA資產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更為夸張的是,貝萊德CEOLarryFink稱貝萊德的目標是將約110萬億美元體量的股票和債券Tokens化,并將Ethereum確定為穩定幣和DeFi應用的首選平臺。Fink預計,RWA基金最終將像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一樣普及。
毫無疑問,一場金融革命正在爆發,現有的全球金融格局將被顛覆。這意味著許多流動性欠佳的資產可以借助RWA實現高度貨幣化,進而開啟互聯網金融之后的金融3.0篇章。
可能有人會問,這一切究竟有多大意義?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資產金融化的歷史演變中的三大進程來看,這三大進程便是:資本化、證券化、貨幣化。所謂資本化,就是促使資產增值的過程。例如,土地和房屋可以通過出租的方式,將其變為資本,變成一種可生息資產,這就是土地和房屋的資本化。又比如現金本身無法直接生息,通過出借的方式將其變成可生息資產,這就是現金的資本化。資產的資本化是商業銀行與信貸市場的根基,這一進程開啟了最早的金融行業。
(圖片來源:ChainUP)
當然,熟悉金融業的人可能會說,在RWA出現前很多資產就已經有能力貨幣化,但問題在于,傳統金融體系中的資產礙于中介成本高、流動性不足、準入門檻過高、透明度低等問題無法實現高度貨幣化。
舉個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高等教育機構的公用事業資產貨幣化極為困難,多所美國大學(如俄亥俄州立大學)通過出售或外包公用事業系統(如水電系統)來貨幣化資產,以緩解預算壓力。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將公用事業系統出售給第三方財團,但這一過程涉及復雜的合同談判、估值爭議和審查,交易周期動輒長達數年,且中介費用極高。最終即便能夠實現貨幣化,也只能獲得較差的流動性,根本無法吸引廣大散戶或高凈值人士的充分參與,交易對手方僅限于機構,嚴重限制了資產價值的全面釋放。
基于Defi的RWA市場可以憑借低門檻和廣泛的群眾參與度幫助實體資產實現高度貨幣化,背后的意義非同小可。向來嗅覺敏銳的華爾街自然明白Defi和RWA體系的價值。ARKInvest創始人CathieWood曾將DeFi視為“金融的未來”,認為Defi將顛覆傳統銀行和經紀商,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的金融服務。JPMorgan的CEOJamieDimon也指出,DeFi的某些部分可以與傳統金融融合,成為未來金融體系的支柱。
而貝萊德CEOLarryFink多次在公開發言中支持Bitcoin和RWA,他表示:“每只股票、每只債券、每只基金、每項資產都可以Tokens化。” 他在2025年致投資者的年度董事長信中強調,這種轉變可能會徹底改變投資領域。
當然,這一切還只是開端,RWA與Defi體系構成的金融3.0遠未達到增長瓶頸,一場頗有現實意義的金融革命正在爆發。縱觀歷史,資產的資本化催生了商業銀行與信貸市場,資產的證券化催生了投資銀行與資本市場,推動了現代財政制度的形成,也間接促成了權力制衡與現代民主制的形成。對現行的國家組織來說,資產貨幣化(RWA)也將是一場意義重大的革命。
免責聲明:淺論RWA與Defi體系:金融3.0革命文章轉發自互聯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